環保葬(Eco-Friendly Funeral)是指在處理逝者後事時,採取對環境友善、可持續性更強的方式,旨在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擔。而環保葬則提供了不同的選擇,力求減少資源消耗、污染及碳足跡。

 

在台灣花葬、樹葬、海葬是三種與自然和環保緊密相關的葬禮方式,這些方式不僅符合環保理念,也表達了對逝者的尊重和紀念,並強調將生命與自然界的循環結合。以下是每一種葬禮方式的詳細說明:

1. 花葬(Flower Burial)

  • 定義:花葬是一種將逝者的骨灰或遺體與植物、花卉結合的葬禮形式。這種方式不僅象徵著生命的延續,還能夠將遺體或骨灰回歸自然。花葬的具體形式有多種,其中一種較常見的做法是將骨灰撒播在花園、花田或特定的植物區域,並在其上種植花卉或植物。
  • 特色
    • 自然回歸:骨灰或遺體與植物融合,成為生命的延續。
    • 象徵意義:植物和花卉在很多文化中都象徵著生命的延續與再生,花葬形式傳遞著生命綻放的美好寓意。
    • 環保:花葬通常不需要傳統的墓碑或防腐劑,符合環保要求,能夠減少對土地和資源的消耗。
  • 台灣的實施:在台灣,花葬的具體形式較少,但有些地方會提供骨灰撒播區,並且會在骨灰撒播後栽種花卉來紀念逝者。

2. 樹葬(Tree Burial)

  • 定義:樹葬是一種將遺體或骨灰埋葬在樹根旁,並在其上種植樹木或將骨灰撒播到樹下的葬禮形式。這樣的葬禮方式不僅符合環保理念,還象徵著生命的延續和再生,樹木的成長代表著逝者精神的永恆存在。
  • 特色
    • 生命延續:樹木的生長象徵著逝者的精神和記憶得以延續。
    • 環保:樹葬不需要傳統的墓碑或水泥墳墓,棺木也通常是可降解材料,對環境影響小。
    • 綠化環境:樹葬的推行有助於綠化環境,對土地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具有積極意義。
  • 台灣的實施:台灣的樹葬地區主要位於一些專門的樹葬區或自然保護區。例如,台中市的「綠葬區」提供了樹葬服務,逝者的骨灰可以埋葬在樹木旁,並在樹根處設立紀念碑或牌匾。

3. 海葬(Sea Burial)

  • 定義:海葬是將逝者的骨灰撒播到大海中,這是一種與大自然合而為一的葬禮方式。海葬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代表著生命回歸自然、永恆和自由。這種葬禮方式不需要傳統的墓地設置,也不會對土地或環境造成負擔。
  • 特色
    • 不佔用土地:海葬不需要傳統的墓地,這在土地稀缺或墓地需求高漲的地區尤其受到關注。
    • 與海洋合一:海葬的過程中,骨灰被撒播到大海,代表著生命與海洋的融合,適合愛海者或有深厚海洋情結的人。
    • 環保:海葬是非常環保的選擇,因為它不需要傳統的墓碑或防腐處理,也避免了對土地的過度開發。

總結

  • 花葬樹葬、和海葬這三種葬禮方式都是現代環保葬的代表形式。它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強調自然回歸,尊重生命的延續,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 花葬通過與花卉或植物的結合來象徵生命的再生;
    • 樹葬則將遺體或骨灰埋葬在樹木旁,並利用樹木的生長象徵生命的延續;
    • 海葬則將骨灰撒播在海中,讓逝者的精神融入大海,永遠流動。
常見問答常見問答常見問答

勞保的喪葬補助是針對勞保被保險人去世後,其家屬或繼承人可以申請的補助金,用以協助支付葬禮及相關費用。這項補助旨在減輕家庭成員在喪失親人的同時,承擔葬禮費用的經濟壓力。

1. 喪葬補助的申請資格

喪葬補助的申請對象通常是被保險人(即勞保投保人)的家屬,具體的資格條件如下:

  • 被保險人資格:必須是勞保的被保險人(即曾繳交勞工保險的員工),無論是正式員工、兼職員工,或自雇者(如自由業者等)。
  • 家屬資格:申請人可以是被保險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直系親屬。

2. 喪葬補助的申請方式

  • 申請時間:通常應在被保險人去世後的六個月內提出申請,逾期可能無法申請喪葬補助。
  • 所需資料
    • 被保險人死亡證明(如死亡證書或火化證明)
    • 申請人身分證明文件(如身分證、戶口名簿等)
    • 其他相關證明文件(如喪葬收據等)
1.在醫院往生:
在醫院斷氣後會接往醫院附設的太平間,所以當親人過世第一時間就可以先打給我們,我們會詳細跟家人們說明下一步該做些什麼事情,並立即到現場協助家人,
接下來視家屬需求親人尊體可直接載往殯儀館或先開車回家門口繞一下(象徵性回家一趟),然後再載往殯儀館,這種方式醫院會開立死亡證明書。

2.接回家斷氣:

這種先跟醫院說好要回家,醫生會評估病患狀況然後打強心針後家屬聯絡救護車載回家(醫院有配合的救護車),務必先聯絡我們,
我們會先派人去家中準備水床、往生被、唸佛機,然後等救護車到,協助將病患接進家中,當然有一些習俗上的簡單儀式會帶著家屬做。
待斷氣後,會跟家屬討論是否要放家中助唸?或何時載至殯儀館,當然可依家屬需求聯絡冰櫃在自宅安放。此種醫院不開死亡證明書,我們會代為聯絡退休法醫協助開立(依各地收費不同)

綜上所述,是否要留一口氣回家斷氣或在醫院斷氣,都需在第一時間通知我們,這樣我們才能在第一時間立刻協助家人們

有的,除了台灣常見的佛道教外,璽恩也有提供
一貫道、天主教、基督教、日蓮教等喪禮服務

1.一套乾淨衣物及鞋襪一雙(衣物寬鬆及平常喜愛穿的為主)

2.往生者遺像(二吋大頭照照片或光碟或生活照擇一提供)

3.手尾錢(男左女右方式用紅包握在往生者手中,以雙數吉數為主)

4.家屬名單及出生年月日及生肖,供擇日使用

5.死亡證明書12-15份,申請人身分證影本及印章(申請火化許可證、納骨塔…等證明文件)

沖煞是一個與中國傳統風水、命理密切相關的概念,特別是在喪禮中,需要謹慎處理,以避免不必要的煞氣影響家族成員的運勢。
專業的喪禮禮儀人員會根據風水原則,協助家屬避免沖煞,讓喪禮過程順利進行,亡者得以安息,家屬也能得到心理上的平安。
在整個喪禮過程中如有需要迴避之儀式,禮儀人員都會告知家人,家人可以不用太過擔心。
1.長袖及短袖上衣2~3件(盡量挑選親人生前喜愛的)
2.長褲2~3件(盡量挑選親人生前喜愛的並能與上衣搭配)
3.外套2件(盡量挑選能與上衣搭配且較正式衣物)
4.鞋子兩雙(盡量不要用皮鞋,可改用布鞋及功夫鞋)
5.襪子2~3雙(盡量挑選親人生前喜愛的)
6.陪葬物品可放置亡者生前所喜愛的物品或書籍,但經書佛像法器..等物品不可放置陪葬。
7.電器類物品與鐵製塑膠物品盡量避免放置以免物質燒化不完全導致沾黏骨灰
生活禮節:
身穿少花色圖騰的黑衣或白衣等素色衣服(現一般以運動服居多)
保持整潔但不宜吹燙髮型、刮鬍鬚、剪頭髮、修指甲或擦指甲油

由於現在社會工作繁忙有服裝儀容的整齊需求,可以向親人靈前稟報後,再行修剪髮鬚。

守喪期間不宜在靈堂範圍中穿拖鞋、涼鞋(不露出腳指頭)
女性宜淡妝或素顏

平時飲食有節、生活從簡、不可參加廟會慶典、不宜參與聚會
不便至他人家中

若有親友前來奠拜,需為其點香並告知往生者來者何人,請往生者保佑其身體健康,然後對前來捻香的親友行禮致謝,為來賓收香後插入爐中(亦可準備禮謝毛巾致謝)。

守喪中遇逢年節注意事項:
出殯前:遇到大年節,如﷽﷽﷽﷽﷽﷽﷽﷽﷽﷽﷽﷽﷽﷽﷽: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除夕、元宵……節日及祖先忌日不祭拜。

公司行號的祭拜事宜不在此限,如常進行。

若是拜天公、三界公等儀式則不參與。
出殯後相關注意事項:
1.逢年過節~只要是以往拜祖先的日子(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
  中元節、重陽節),必須於提前一日為先人作祭拜,直到對年、
  合爐後即可恢復正常。
註:凡需動手做的食物祭品(年糕、粽子),必須請人家送,但必須
   回禮(麵粉一袋、米一包有的人是用糖或味精)。
2.冥誕(生日忌、陰壽):先人在對年內的第一個生日忌,可準備
  菜飯、蛋糕香檳(一般作生日會準備的東西都可以),但是如果
  是有豬腳麵線的話,麵線不可用,只能用麵條(豬腳麵條,麵條
  是像雞蛋麵的那種)因為麵線有牽扯不清之意。但是生日忌只做
  一次就可以,往後都是做忌日的祭拜。
3.合爐前清明節掃墓:需在春社日前掃墓。
4.百日內盡量不要裝修住宅;也不要去參加婚喪喜慶,或去道教的 廟宇(佛教的廟可以)。
5.對年後,選一良日吉時,可與祖先合爐,或立祖先牌位。
  往後每年亡者忌日,須於當日祭拜。
   祭拜順序─ (1) 先拜神明;(2) 次拜祖先;(3) 再拜亡者〈需擺設祭品,壽金拜神、四方金拜祖先、銀紙拜亡者〉。
6.合爐前不拜天公,不貼春聯,可拜祖先。
7.今年就不過年,嫁出去的女兒初三再回來(不過年之意),如有回
  來須帶小紙紮床與水果、刈金回來祭拜(一人一份)。(媳婦不用)
8. 對年除孝戴紅毛線換孝,多準備紅圓、發糕(給女兒帶走)。

若是過年節的話:
1、臘月廿四不送神。5、年節不上他人家中拜年走春。
2、過年不蒸粿(年)。6、年初三,出嫁女兒要燒新床給新亡。
3、過年不貼春聯。7、媳婦建議這一年不回娘家。
4、新春香爐不插春花。8、年初九不拜天公(年初九是天公生,因為身戴重孝)